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35章 天命加身(1 / 2)

日食是中国古代最受重视的天象,没有之一。

在寸纸寸金的史书里,它都能牢牢的占据一席之地。

某年某月某日,日有食之。

类似的记载,数不胜数。

古人认为,日食是上天对皇帝最直接的警告。

要么皇帝失德,要么朝中有奸臣误国,要么政策出现大的问题。

要么该帝王统治的合法性受到质疑。

总之就是出问题了才会有异象。

处理方法很简单,要么皇帝下罪己诏,要么更改某些政策,要么扫除奸恶。

即便从宋朝开始,人们已经可以预测部分天象,这种情况依然没有改变。

天象依然被视为,是苍天对帝王的示警。

每次遇到日食,都是一件需要慎重对待的大事。

所以在确定发生日食的情况下,奉天殿变得鸦雀无声。

朱元璋脸色铁青,天象来的太过突然,事先钦天监没有任何提醒。

这也不奇怪,观天并不是每次都准确。

可日食代表的意义实在太大了,处理不好很可能会影响后续改革。

莫非要下罪己诏?

可咱什么都没做错啊。

群臣也纷纷开始思考,等会儿如何应对这个问题。

怀疑大明的合法性?

算了,族谱挺薄的,经不起折腾。

皇帝失德,下罪己诏?

这是标准处理方法。

但不能由臣子提,需要皇帝自己主动下罪己诏才行。

万一皇帝不愿意呢?

就需要备用方案。

政策有误倒是不错的借口。

当前能算得上新政的,就只有宝钞改革。

可就算是瞎子,也不敢昧着良心说新钞是弊政。

黄河改道?

民间传的倒是挺广的,但朝廷并没有做出决定啊,也不能用。

哎,要是丞相还有就好了。

除了皇帝下罪己诏,其实丞相也是个不错的背锅人选。

历史上因此下台的丞相不在少数。

不对,还有一个理由,朝中出了奸佞。

就你了,毛骧毛指挥使。

这一刻,群臣的脑电波似乎产生了连接,不约而同的将目标对准了毛骧。

这个祸害,终于有理由弄死你了。

在群臣看来,下罪己诏和处死一个奸臣,是一个根本就不需要考虑的选项。

毛骧,死定了。

大约过了半刻钟,天地重现光明。

朱元璋脸色凝重,目光如刀一般扫过众人。

群臣无不心惊胆颤,纷纷低下头。

最后他的目光停留在一个人身上:“邬秉让。”

钦天监监正邬秉让立即出列:“陛下。”

朱元璋问道:“苍天何事示警?”

邬秉让早就得到其他人提醒,自然知道怎么回答:

“此乃苍天示警,朝有奸佞。”

说完就低下头不再发一言,其实他很不想参与朝争。

但他更不想逼着皇帝下罪己诏,只能将锅丢给奸佞。

至于谁是奸佞,我不知道,陛下和群臣你们去找吧。

朱元璋很是意外,但心中也松了口气。

有奸佞好啊。

既不用下罪己诏,又能合理合法的杀人。

他的目光再次扫向群臣,让咱看看砍谁比较合适。

每一个被他目光注视的人,都忍不住瑟瑟发抖。

生怕视线停留在自己身上。

当目光扫过毛骧的时候,朱元璋停顿了一下。

数来数去就他最合适啊。

这个念头一出,他似乎想到什么,目光狐疑的看向邬秉让。

此时他哪还不明白邬秉让的真正意图。

什么朝有奸佞,这就是冲着毛骧来的。

他很不喜欢臣下替他做决定,况且毛骧还关系着他的很多计划。

至少在金钞局稽查司,转变成税务稽查司之前,他不希望毛骧死。

可他转念一想,毛骧做的事情,很多人也能做。

他有的是刀可用。

而眼下能替自己背锅的,貌似也就只有这一个了。

早就磨刀霍霍的群臣,眼见时机成熟,纷纷站出来道:

“陛下,臣检举锦衣卫指挥使毛骧,假借皇命打击异己……”

“陛下……毛骧结党营私、草菅人命……”

“陛下……毛骧……”

“陛下,毛骧其罪可诛。”

正所谓千夫所指,无病而死。

毛骧知道群臣都恨自己,可还是

即便他再嚣张,面对这一幕也是吓的肝胆俱裂。

更让他恐惧的是,天象。

群臣能想到的道理,他又岂能想不到。

罪己诏,和找个替死鬼,这还用考虑吗?

是人都有求生欲,即便大难临头,他依然不肯就这样放弃。

‘噗通’跪下,以头抢地,声泪俱下:

“陛下,陛下,是他们污蔑臣啊……”

“臣对陛下忠心耿耿,此心日月可鉴呐,陛下……”

朱元璋心中已经有了决定,但并没有直接宣布,而是装作惊疑不定的样子。

群臣知道皇帝想要什么。

“陛下,毛骧仗着锦衣卫指挥使的身份,欺上罔下……”

“利用陛下对他的信任,结党营私聚敛钱财……”

是的,皇帝是圣明的,只是被欺骗了而已。

这就是皇帝想要的。

而现在,我们就要提醒陛下,您被骗了。

果然,朱元璋脸上露出疑惑之意。

刚准备开口继续表演,却见一名禁卫,未经允许就跌跌撞撞的闯进来。

大声嘶喊:“陛下,太孙在箭亭坠马。”

刚才还和菜市场一样热闹的奉天殿。

霎时间,陷入了沉静。

朱元璋‘噌’的一下从龙椅上跳起来,顺着台阶冲到那禁卫面前:

“说,太孙现在如何了?”

那禁卫战战兢兢的道:

“太孙……太孙浑身是血,陈伴读正在抢救。”

朱元璋只感觉一阵头晕目眩,幸好孙福及时扶住才没有倒下。

群臣也无不骇然,太孙重伤,麻烦了。

太子一系的大臣则陷入了恐慌,就连最混账的常茂,脸都白了。

太孙对他们的重要性,甚至还超过了太子。

毕竟太孙有常家的血脉,而太子只是常家的女婿。

亲疏远近一目了然。

朱元璋深吸口气,勉强稳住心神,用颤抖的手指指着外面:

“走……去箭亭……”

说完也没有理会群臣,就径直朝箭亭奔去。

常茂这会儿也不傻了,拔腿就跟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