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317章 朱橚眼中的大明(1 / 2)

第317章朱橚眼中的大明

朱橚这一次回来确实很低调,低调到他在皇城门口递牌子请求进宫,马皇后才知道自己的五儿子回来了。

老太太连忙让人把他迎进来。

都不是那种矫情的人,并没有抱头痛哭的场面。

不过毕竟一年多没见,嘘寒问暖是少不了的。

老朱得知儿子回来,嘴上很是不屑一顾:

“回来就回来了,还要让咱亲自去迎接不成?”

然而身体却很诚实,以最快的速度打发走觐见的臣子,火急火燎的赶往坤宁宫。

见面后又故作姿态,说道:

“晒黑了,不过身体看起来比以前强壮了许多。”

“看来这一年多你没有躲起来享福,咱很欣慰。”

要么派人过来探望,要么亲自过来。有孩子的,则让孩子过来看望兄长。

这个时代本就尊师重教,再加上他亲王的身份

现代社会交通发达,都是病人找医生。

现在听说朱橚是陈景恪的弟子,所有人都恍然大悟。

不过大家都知道,现在是一家子团圆的时候,也就没有多留,坐一会儿就很识趣的离开了。

至于为什么要游历全国和当时的社会形态有关。

朱橚无奈,只能写信向陈景恪道歉。

一切都合理了。

所以,外科手术方面你依然是祖师爷。

真要说祖师爷,那也应该是我师父陈伴读。

不过她也没有揭穿老朱,就让他保持严父的形象吧。

就被捧成了外科手术的祖师爷。

朱橚将这一块的空白给填补了,且还无偿将自己的医术传授给天下人。

一时间坤宁宫热闹起来。

但你就别谦虚了,陈神医只提出了设想,是你一点点让它变成现实的。

让他在医学界的地位,直追张仲景、孙思邈等神医。

医生对人体结构的了解,非常的笼统。

在游历过程中,他还可以和各个地方的医生就行交流,顺便普及他制定的简易手术标准。

只是因为死者为大的思想,解剖学未能发展起来。

之后一家子就开始闲聊起来,主要是朱橚讲述一路的见闻。

朱橚就只有点头的份儿了,天然惧怕父亲,他可不敢还嘴。

这也是为何古代名医都喜欢到处跑的原因。

即便如此,经过上千年的发展,到了明朝时期,民间已经发展出部分专用手术工具。

后宫其她嫔妃得知周王回来,自然也要有所表示。

朱橚游历全国,也是这个目的。

难怪,难怪,真是名师出高徒啊。

所以外科手术始终未能形成系统,也没有什么固定标准。

医生坐在家里等着病人上门就可以了。

为了研究医术,在初步掌握了手术技巧之后,他就开始游历全国。

也不知道是谁天天抱怨老五不孝顺,都不知道回来看看。

马皇后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就会装模作样。

对于陈景恪的大名,医学界自然是如雷贯耳。

尤其是疫气理论的提出,解答了困扰医学界几千年的疾病起源、传播等问题。

只是因为疼痛和发炎问题,发展非常缓慢。

防疫手册、疫病论、防虫论等书籍,已经在大明普及开来。

古代信息闭塞交通不便,医生想要提高医术,只能自己主动走出去寻找病人。

也就是他现在还活着,等将来没了,地位绝对能排进医家前三。

不要把古人想的太愚昧,手术的起源很早。

医生需要大量病人练手,才能提高经验增长医术。

随后朱标也得到消息,带着朱雄英和几个孩子,一起过来看望。

朱橚自然不敢当这样的称呼,就努力解释,这一切都是老师教的。

陈景恪自然不会在乎这件事情。

真要论起来,他的头衔太多了,没那個兴趣和徒弟争抢。

更何况,外科手术确实是在朱橚手上完善起来的。

于是,他给朱橚回信,好好的享受荣誉吧。

如果觉得不好意思,那就继续深入研究外科手术,让自己变得名副其实。

朱橚这才接受了这个赞誉。

但他没有丝毫骄傲,反而更加用心的研究和推广医术。

去年年初,他启程前往西南,将云贵川转了一遍。

如果不是因为老朱要禅位给朱标,他要回来参加大典,估计要到明年才会回来。

朱橚知道大家对医学不感兴趣,并没有讲太多关于这方面的事情。

讲的最多的,反而是民间的情况。

“民间依然不富裕,虽然朝廷分配了土地,可时间太短还未来得及恢复生产。”

“尤其是偏远地区的百姓,普遍存在着靠野菜充饥的情况。”

“即便是富庶之地的百姓,也是半粮半野菜。”

“且人心也多有不稳”

一来是频繁迁徙人口,百姓害怕哪天自己被迁走。

二来是政策频繁变动,百姓无所适从。

朱标眉头皱起,说道:“百姓会有这方面的担忧,还是对新政了解不够造成的。”

朱雄英颔首道:“但想要让百姓彻底了解新政,花费的代价也太大了,只能徐徐图之。”

“至于百姓的担忧这叫变革的阵痛期,只要百姓不抵触新政问题就不大。”

朱标点点头,没有再说什么。

确实是这个道理,要是万事都要和百姓解释清楚,那什么事情都做不了。

朱橚并未发表自己的看法,他对政治毫无兴趣,只是陈述自己的见闻:

“还有个原因,我觉得才是百姓不安的根源所在。”

“很多地方对新政的执行并不彻底,依然在使用旧政策。”

“甚至有官吏曲解新政为自己牟利。”

“哼。”朱元璋冷哼一声,说道:“这些人统统该杀。”

朱标表情也不好看,却没有那么生气:

“此事在意料之中,深化革新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等我嗯,会继续深化革新,直至新政普及到每一个角落。”

接着,朱橚又讲了很多所见所闻,有好的也有坏的。

总体上来说,大明局势是蒸蒸日上的。

听到这里,众人的心情都好转了起来。

毕竟做了那么多,要是大明还破败不堪,就太打击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