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327章 时代的尘埃(1 / 2)

第327章时代的尘埃

看着沉默不语的群臣,陈景恪不禁再次为李善长的智慧感到敬佩。

他将所有可能会遭到质疑的计划剔除,只留下了一目了然,而又利国利民的部分。

就算是傻子都知道,这些计划都是善政。

这就堵住了群臣的嘴,让他们无法直接拒绝执行这个计划,只能以扰民、财政为借口反对。

当皇帝解决了这两个问题,他们就彻底失去了反对的理由。

强行反对,就是把刀主动往皇帝手里送。

然后他就发现了一件事情,大明正在推行的种种善政,出现的时间并不长。

朱标也是同样的想法,不过对于陈景恪说出这番话,他并不觉得意外。

这一直以来都是陈景恪最大的弱点,心太善。

你自污就能打消皇帝的怀疑了?天真。

阿扎萨也看到了他,立即迎上来,用娴熟的官话说道:

“陈伴读,冒昧来访还请海涵。”

等真见面了,陈景恪一眼就认出自己,让他心中松了口气。

陈景恪听着他那,比很多官吏还正宗的官话口音,笑道:

“我的朋友,能见到你我也很开心你的官话说的不错。”

因为百姓的担忧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实实在在的现实。

理由很简单,怕朝廷折腾。

“变革总会有牺牲,但会让大部分人变得更好,这些牺牲都是值得的。”

你要真把他们的话当真了,就什么事情都不用做了。

证据自然是史书上那些名臣的例子,基本都有修桥铺路,建设水利设施的事迹。

“波斯人于我华夏的友谊,也是在那时候建立的。”

至于朱雄英呵,小子,你思政课上的还是不够啊。

“不知你可有什么需要我帮助的?”

而且竟然有那么多读书人支持,反倒是意外之喜。

陈景恪知道这货是叛逆期到了,习惯性的嘴硬,也没当真。

大明第一期五年计划的事情,很快就传开。

而且允许截留赋税,简直就是助涨贪腐之事的发生。

而五年工作计划,就是最好的契机。

有秦汉隋唐那样的强大帝国,也有两晋两宋那样的屈辱时刻,还有被异族统治的历史。

各种相关政令,都要从这個工作小组发出。

反而是读书人群体,态度比较两极分化。

“也为整个极西诸国,树立了榜样。”

事实也确实如此,听到他的分析,朱雄英很是有些不以为然:

陈景恪吐槽道:“换成太上皇,这会儿也已经血流成河了。”

这要不是有作为的君主,啥才是?

不过他也知道了很多华夏的历史,知道这个族群并不是一直强盛,而是存在着周期。

李善长等人齐声说道:“是。”

他对曾经的波斯有好感,那岂不是正好吗。

众人也都看了过来,不知道他从这份情报里看到了什么东西。

有人认为这都是善政,新皇是个有作为的君主。

波斯曾经创造过辉煌,跌倒过很多次,也爬起来过很多次。

接下来朝廷的工作重心,肯定是五年工作计划。

可是在数百年前那一次跌倒,他们就再也没有爬起来过。

陈景恪心中长舒了口气,有朱标这句话,今天这一番话就没有白说。

强盛、辉煌。

至少他要对华夏有足够的了解,对那位陈伴读有了一定了解,才能更好的去寻求帮助。

才两年时间,就熟练的掌握一门语言,这天赋确实很高。

“更让人痛惜的,不是波斯第二帝国覆灭,而是波斯人被伊教彻底驯服。”

什么事情都能争,什么事情都要争。

老百姓多持担心态度,认为朝廷又要折腾了。

蒋瓛已经杀疯了。

专门负责工作计划之事。

中枢的运作模式都要跟着变动。

“非常感谢伱,我的朋友,这本游记对我太重要了。”

朱雄英没来由的打了个寒噤,他疑惑的四处瞅了瞅,没有漏风的地方啊。

下班回家,刚到门口就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那个波斯人阿扎萨。

那么,是否可以从陈伴读那里获得一些提示呢?

“萨珊王朝还曾向大唐求援,只是当时大唐亦内忧外患不断,实在无力出兵。”

非但如此,他们还丢失了祖上传下来的习俗文化,被迫接受敌人的文化。

可不变永远都不会变好。

过年他都没回京,而是在地方度过的。

说的更直白点,议政和执行两大权力,都变相的交给了这个小组。

如果是之前,他们或许还敢试探一下,朱标的刀够不够锋利。

陈景恪小心的将书放在桌子上,沉吟了一下,说道:

也是皇家对他放心的真正原因。

说到这里,他摇了摇头,那种不屑显而易见。

不过阿扎萨并没有直接来找陈景恪,很简单的道理,别人为什么要帮你?

“等后续腾出手来,萨珊王朝已然覆灭,实在令人遗憾。”

而且江湖传闻,这一切都出自那位年轻的陈伴读之手。

陈景恪没太关注读书人的看法,两派互喷口水,前世互联网上他见过太多了。

说到这里,陈景恪脸上浮现出深深的惋惜:

考察的结果让他无比的震撼。

至少他知道的族群,只有华夏做到了。

大明第一期五年计划就此通过。

大明是驱逐异族之后,建立的全新政权。

皇帝派遣锦衣卫四处出动,专门查办此类案件。

一阵没营养的废话说完,阿扎萨趁机拿出了自己的见闻录:

于是,他按捺住冲动,继续游历大明。

不,甚至可以说是对所有历史变迁的最好总结。

“看看,陛下这手段才叫高明啊,一切都是那么的丝滑,将变革带来的动荡降到最低。”

那些被杀掉的都是鸡,被震慑到的是天下的官吏。

这两年阿扎萨再次发挥了他的能力,游历了大半个大明,对生活在这里的古老国度进行了调查。

陈景恪就趁机将自己的感悟说了一遍,在说这话的时候,他的眼睛始终是看着朱雄英的。

最终的工作情况,也要向小组汇报。

并且还下达了一条带着血腥味的旨意,凡此类案件,一经查实就地问斩。

朱标等人其实也都认同这一番话,陈景恪自己又何尝不明白这个道理,但他有更深的想法:

“话虽如此,但我们却不能将这种牺牲当做理所当然,要想办法降低变革对百姓造成的不利影响”

群臣对此并无什么特别看法,这种牵扯全国的计划,找一名有经验的官员全权负责,是很正常的事情。

谁都不想成为被牺牲的那一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