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220章 疯狂奖励(1 / 2)

“多少了?”

“好像快到两亿了。”

“我去,这狗日的要疯啊。”

9月25日,《西虹市首富》全国点映,共计8.013万场。

这么大规模的点映,自然是吸引了很多同行的注意。因此,一堆人都在守着看今天《西虹市首富》的票房到底能到多少。

徐华章和雷米就是其中之一。徐川作为他们目前要打压的主要华国艺人,任何大的动向都是需要关注的。

“数据还没截止?”尚海的一个别墅内,徐华章靠在沙发上抽着雪茄道。

“其实已经截止了,不出意外的话今天的单日票房是2亿。这么一来,徐川这部电影点映两天的总票房就要到3亿了。”他对面的雷米闻言回复道。

听到这话,徐华章一直刻意维持的淡定表情差点没绷住。

在吞云吐雾了一番之后,他才故作平静的开口道:“有这么多吗?那个乡下来的农村人是不是刷票房了?”

“这就不知道了。”雷米摇头道。

说完她瞟了瞟面前的电脑屏幕,刚好票务软件官方在这个时候发布的最新票房消息。

于是乎她开口道:“官方确认了,这电影点映两天的票房到了3亿。”

听到这话,徐华章啧了一声,又吞吐了一口烟后说道:“他这部电影的成本是多少来着?”

“具体的数字查不到,但所有成本加在一起,估计也就两亿出头的样子,很可能都到不了两亿。这3亿要是真实数据,那他这部电影怕是要赚大了。”

听到这话,仍在徐华章抽雪茄的动作忍不住一顿,脑子里开始计算起徐川的收益来。

电影的分账其实并不复杂。先缴纳总票房的5%作为电影专项发展基金,同时缴纳3.3%的相关税费。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3.3%税和分账票房营收交的所得税不一样。拿了票房就得交,不管你赚没赚。

把这些东西缴纳清楚了之后,剩下的才是可分账的票房。

就像是现在《西虹市首富》的3亿票房。真正能拿来让院线、徐川以及发行方分的钱是2.7亿左右。

这其中50%是电影院的,7%是院线的。剩下的43%才是徐川这边和发行方分。

而根据徐川和发行方签订的合同,他占分账票房的33%,发行方占10%。

这么算下来,3亿的票房,徐川这边的营收是9000多万的样子。

而《西虹市首富》成本实际上远比雷米猜测的还要少,制作加上宣发和其他一些费用,总成本也就将将1.5亿。

宣发的费用现在是发行方那边出的大头。徐川这边实际上付出是1.1亿左右。

也就是说,点映两天的票房徐川这边其实已经算得上是回本了,剩下的就是看赚多少。

别墅里,徐华章算了一会账后,把雪茄在烟灰缸按灭,深吸了好几口气,才继续故作淡然的开口道:“这个票房还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等公映的时候,会不会崩不崩盘还不一定呢。现在就说那个乡下人赚大了实在是为时过早。

对了,他这么不要脸的在点映场安排8万场,现在还刷这么多票房,电影界的同行就没什么动静吗?”

雷米闻言立马明白了徐华章的意思,于是乎开口道:“我安排一下。”

与此同时,网络上#西虹市首富点映两日票房3亿#的词条热度不断的上升。

说实话,公映两天票房破三亿这几年不是没有。

但是点映两天票房就到了3亿的电影,《西虹市首富》还是头一个。

这对于很多同行来说,简直就是闻所未闻。

一股嫉妒的感觉控制不住的从他们心里升腾而起,酸的整个人都有点不得劲了。

就连立场是站在徐川这边的白天宇,他在看到这个票房数据之后,心里也有点酸溜溜的。

上次在车里他问徐川预估票房是多少,听到徐川报了一个25亿出来的时候,还觉得徐川是在做白日梦。

现在这个数据可算是打了自己的脸,搞得他时不时的就得喃喃一句:“这孙子真不讲道理,哪有做什么成什么的?现在点映都能点成这样,公映还不得上天!”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网上突然开始出现一些吐槽徐川吃相难看的内容。

说什么点映8万场的事情完全是不要脸。

哪有人点映点8万场的?

你这是点映?

人公映都排片都他娘的没你多。

一些所谓的业内人士跟商量好的似的,一个接一个的出来。

投机取巧、罔顾他人死活、破坏行业规矩、破坏电影行业团结之类的帽子能给徐川扣上的全扣上了。

这种舆论声音自然是传到了徐川的耳朵里。

此时的他坐在床上正在回魂。

娱乐圈的夜猫子多,徐华章他们可以大半夜的不睡觉。但徐川不行,他生物钟一向比较规律。而且这些天他都快累成狗了,哪里还能熬的动夜。

回了一会魂后,他看了看时间,上面清晰的显示着凌晨1点半。

于是乎,他开口对着电话道:“这群人有这个毅力,干点什么不比在网上扯这些蛋强?”

“哈哈哈,川哥别生气,他们就是要趁着这个点没什么人把内容给做瓷实了,这样明天一早,大家看到的就都是他们想要的东西了。”

这个道理徐川自然比谁都明白,只不过他被吵醒了之后心情是控制不住的烦躁。

也因为打电话过来的是徐川工作室的员工,所以他说话才会比较随意。

又回了一下神,徐川继续道:“这样,你安排人去网上传消息,就说我们26号的点映场次要从8万增加到12万。”

“啊?”电话那头的人闻言一愣,随后开口道,“您这边不是不同意再加了吗?”

之前说过,这个时间点没有什么好电影,院线每天开门做生意,上座率是相当惨淡的。现在一看《西虹市首富》这么强势,那自然是想继续增开场子的。

但徐川这边并没有同意。原因就像现在网上那些人喷的那样,8万场的点映已经是一个非常遭嫉妒的场次了,再加确实会面临舆论上的问题。

当然,同行的“牢骚”和“抹黑”其实可以权当放屁。

但大众又是一个极其容易受到舆论影响的群体。类似这种舆论一个处理不到位,可能会激发出电影之外的排斥反应。

这种排斥反应,搞不好会影响一些原本打算去看徐川电影的人,最后又不去看了。

尤其是那些本身欲望不强烈,只是因为大家都去看,所以他闲得无聊也去看的人。又或者是只是打算去看电影,但是看啥都行的人。

这两部分人其实贡献了很大比例票房的。要是真被这些舆论弄的不去看,徐川的收益会减少很多。

“先放吧,再安排点人带带节奏,多提提12万场点映的事情。等舆论差不多了,明天再找个时间澄清。”徐川开口道。

“行,那您先休息,我这边去安排。”电话那头的人没有再追问为什么。

挂断电话后,徐川强撑着精神打开了手机看了看网络上的相关话题。

看了一会之后觉得没什么新鲜的东西之后,他把手机往旁边一甩,继续蒙头睡觉。

值得一提的是,他刚刚安排的东西不是乱来的。实际上在昨天要增加点映场次的时候,他就已经想过这个事情了。

所以,放这种小道消息出去的做法,是他提前预备的方案。

这么做的目的有三个。

为什么要锚定这个?

鲁迅先生有一段名言,大意是说,如果你要开窗户,那你最好得提一个掀屋顶的建议出来。

这话虽然原本是想指代我们的折中性格,但实际上用在全世界都一样。在商业定价上更是频繁利用这种策略。

因此,与其让他们现在提8万,不如让他们提12万的事情,反正徐川又没真的打算开12万场,这就是个彻底的谣言。

但有了这个谣言里的12万顶在前面,后面再排8万场,大家会好接受一点。

要知道,人对于数字的接受阈值是很容易提高的。就像是很多人身上一万块钱都掏不出来,但依然会从心底觉得中1000万的奖很少。

这不是在装逼,也不是嘴硬。是因为网络上动辄以亿为单位的数字,让人对1000万的认知产生了偏差。

反正这么一搞,至少观众那边,是有很大几率对8万场点映的数字脱敏的。本来相较于同行,观众对于这个东西就没什么太多的概念。

只要观众脱敏后不觉得有什么问题。那同行的话依然可以当放屁。

以上是

现在《西虹市首富》的势头太猛了,点映的场次上座率高的一批,考虑到国庆节还有一个《70年来》要上线。

徐川琢磨着不如趁着现在提档,让影院直接把排片率给拉到顶先吃一波票房再说。

想要达成这个效果,又要回到

既然点映都能排这么多,提档公映的排片真的到12万,把排片率拉到30%以上看起来就要合理的多。

说不定,按照现在院线的实际情况,拉到40%都不是不可能。

当然,这个排片率也就是这几天,等后面其他电影上来之后,能有个25%的排片率就算相当理想的数据了。

一夜无话,

经过了一晚上的发酵,果然12万这个更加刺激的数字替代了8万。

加上徐川的黑子本来就多,现在网络上关于《西虹市首富》吃相难看的讨伐声更加热烈。这要是换个人来,还真就没这么高的关注度。

在研究了一番,又打电话交代了一些事情之后,徐川就没再管了。

到了下午,徐川开始了自己在郑洲的

与此同时,另一边自翼传媒的董事长办公室,徐华章仰靠着把腿搭在办公桌上说到:“你记不记得我之前是怎么评价徐川的?”

“记得。”坐在沙发上的雷米闻言点了点头。

“穷地方出来的乡下人就是这个样子的,贪,你知道吧,只顾着眼前的那点利益,12万场的点映,也亏他想得出来。”徐华章嗤笑道。

说完之后,他没待雷米回话,而是继续问道:“程全兴那边安排的怎么样了?”

“他昨天已经答应和我们合作了。说实话,看着这些和他扯不上关系的新人在崛起,他们那群人比我们还难受。”雷米开口道。

徐华章听到这话,原本搁在桌子上的腿立马收了回来,一拍巴掌道:“好!就得让这群老东西发挥点余热。”

他嘴里的程全兴今年65岁,是华国地位最高、知名度最大的导演之一。这样一个导演,最有价值的除了他自己,还有那些围绕在他身边的人和势力。

“诶,《西虹市首富》官号刚刚澄清了,说12万场是谣言,今天安排的场次依然是8万场,并没有增加。”雷米看着手机说道。

“服软了这是?我还以为那个乡巴佬心比天高呢,他还有服软的时候?”徐华章一听这话哑然失笑道。